组织部

首页 >> 经验园地 >> 正文

完善党建激励机制 激发党建活力

2007年12月18日 00:00  点击:[]

一、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激励机制简介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激励机制是促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要素、制度、模式共同构成的机制,是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发展激发活力,提供动力的机制。我校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激励机制通过制度体系的建设、评选表彰、立项支持、宣传促进、成果总结等做法,促进激励机制的形成,全面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使创新激励机制全面指向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全程贯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快速提升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一)激励机制全面指向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激励机制覆盖全面,以党建新体系、德育新体系、十大工程和八大样板为运行背景,涉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涉及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建基金的设立、党建创新成果的奖励和活动立项,涉及德育工作的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环境)、学生公寓、网络、学生社团等,涉及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环境五育人工作中的德育创新激励,能够全面指向德育工作的各个平台,实现激励机制的全面覆盖。

(二)激励机制全程贯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激励机制,激励思考和研讨形成创新的思维模式,激励实施和执行形成无折损的实施过程,激励结合工作实际形成富有实效的创新工作,激励创新成果的提炼总结和推广应用形成优秀了优秀的理论成果和影响广泛的实践效果。

(三)激励机制快速提升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激励机制给我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新动力,全面深入的激发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层次发展状态,形成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争创新、讲成果、享美誉的良好局面,快速提升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创新激励机制的运行背景和制度体系

(一)十大工程、八大样板和两个新体系形成了创新激励机制的运行背景

2002年学校出台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十大工程”,“十大工程”涵盖党建主要党建工作理论,实施以来效果显著,对学校党建工作的提升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是学校党建工作的一次重大创新;2004年校党委立足于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从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出发,全面推进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八大样板”的建设与推广,分别确立不同的学院对党支部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党员先进性教育、团员先锋作用培育、学风建设、德育建设、素质教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等八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大力促进了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独特发展。通过“八大样板”的建设对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创新,使全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突出,呈现出全新的发展局面,有效地推动了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在全校的贯彻落实工作。

2005年学校党委全面加强德育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德育规格、德育职责、德育阵地和德育机制等内容,形成了全员参与、全职司责、全域渗透、全程贯通的德育工作体系和教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育人职责,德育新体系是对德育工作的一次创新和整合,提出了德育创新的诸多激励方法。2006年学校为在全面总结学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功实践经验和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制定并全面落实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新体系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党的建设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这一体系的建设与实施,有效地整合了全校党建资源,进一步理顺了工作关系,明确了目标,落实了责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着力于实践性,形成了党建工作的一体化运行机制,建立起保证党组织保持并发挥战斗力、凝聚力、创新力的常态机制和保证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二)创新激励的制度体系

1、《中国政法大学德育工作创新奖评选办法》。为激发我校教职员工关心、支持、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水平,学校设立了中国政法大学德育工作创新奖。德育工作创新奖以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工作方法或工作模式、工作项目为参评成果,以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环境五育人工作中取得创新或突破者为参评人员,注重评选内容的实效性、创新性和可推广性,学校目前已评选两次,评选出了一批优秀的创新成果。

2、《中共中国政法大学委员会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意见》。《中共中国政法大学委员会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意见》着力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了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意见》坚持把党支部作为基层党建创新的重点,抓基层,打基础,通过党支部工作的创新,促进学校基层党组织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意见》着眼于建立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长效机制。努力探索广大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符合党内规定、适合学校特点、有效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形成保证组织集体先进、党员个人先锋的常态机制。

3、党建创新基金。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学校设立了党建创新基金。党建创新基金主要用于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特别是应用于党建创新工作,支持和鼓励党建创新工作。党建创新基金设立以来,每年根据党建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发放,为党建工作提供基金支持,有效的促进了党建工作的开展。

4、党建活动立项。学校党建立项分为实践立项与党建研究立项,实践立项是对富有创新性、建设性和特色性的党建工作、党支部活动给予资金支持和工作开展上的提前指导,促进党建创新工作的开展;党建研究立项是促进党建研究课题的开展,积极组织党建研究,对申报的党建研究优秀课题进行充分论证和指导,并给予经费支持,促进党建研究的开展和创新。学校的“八大样板”和“十大工程”是党建立项工作的体现,学校每年结合党建的主题进行实践立项和党建研究立项,如“七一”党建立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研究立项。

三、创新激励机制采取的重要措施

(一)表彰优秀教师和辅导员,开展“我最喜欢十大教师”评选

学校健全对教职工的激励机制,每学年开展一次评优表彰活动,评选出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环境五育人中的先进典型,并在教师节进行隆重表彰。优秀教师和辅导员表彰是评选表彰的重要内容,以德育新体系为标准和要求,对优秀教师和辅导员进行表彰。大力推广他们的经验,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激励作用,为全体教职员工树立良好的导向。

“我最喜欢的老师”是从学生出发的角度,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学生的网上投票和展台投票,评选出学生最喜欢的优秀教师,评选活动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一致好评,选出的教师都是真正的实至名归,细心传授知识,全心关注学生成长成才。评选的结果也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在评选活动之后还开展了一系列后续活动,邀请当选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活动,师生互动性强,场面十分感人。

(二)德育创新表彰大会

学校设立“德育工作创新奖”,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环境五育人工作中取得创新或突破者予以奖励,以激发教职工关心、支持、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自2005年,学校已开展两次德育创新奖评选表彰工作,共评出工作模式、工作项目和科研成果共24项,这些成果是全校的教师、管理者、服务者,以及学生自身在党建和德育方面的智慧、才华、辛劳和积极性汇集,德育工作创新奖鼓励各种教育主体在各种教育要素上进行党建和德育工作的创新,形成一条创新的工作轨道,全面提高德育工作水平,真正把学校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三)活动立项

活动立项是对富有创新性、建设性和特色性的党建工作、党支部活动给予资金支持和工作开展上的提前指导,促进党建创新工作的开展;学校每年结合党建的主题进行活动立项,如“七一”党建立项,2007年5月为庆祝建党86周年,回顾党的光辉历程,大力促进我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纪念活动,各党支部以“和谐创新发展”为主题,创新活动形式,突出活动效果,不断改进基层党组织工作模式,校党委组织部对具有创新性、实效性的活动进行立项,给予资金支持。

(四)科研立项和征文

为了全面深入的促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推进我校党建创新工作,学校党委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对党建研究进行立项,共征集论题26个,经整理归纳,确定10个课题在全校进行了项目招标,通过专家评议、答辩程序共有六个项目中标,这些项目涉及党组织先进性建设、党建创新、德育新体系建设等。学校结合党建主题,多次召开研讨会和开展征文活动,进一步促进党建理论交流。在全校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征文活动,并将在此基础上开展理论研讨活动。

四、党建创新激励机制的成果

(一)党建创新工作常态化

在党建激励机制的作用下,我校党建工作全面创新,党建工作者从党建的实际出发勤于思考,求实创新,将党建工作创新化,创新工作常态化。校党委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专题党课、专题讲座等加强学习作风建设,通过沟通谈心、民主生活会等加强和谐班子建设,校党委通过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干部理论学习网上图书室,举办“专家讲堂”、“党性·事业”英模报告会、“红色之旅”、参观学习、党建理论征文、加强干部轮岗和挂职锻炼。法学院分党委以党建促进教学科研,发挥党建作用;民商经济法学院   国际法学院以党建促发展,全面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院对外交流;人文学院以党建促德育,全面加强德育试点班建设;中德法学院、中美法学院以党建促进科研团队的形成。后勤党总支以党建促进后勤文化建设,形成服务育人、争创优秀的文化氛围。党建创新激励机制为学校基层党建工作注入活力,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模式。

(二)党支部和党员活动展现亮点化

全面加强核心型、学习型、建设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建设,利用“七一”、“一二·九”等纪念日开展主题鲜明的党员活动,加强党员教育,树立党员形象,大力加强支部学习,各支部能够积极的开展各项学习活动,通过培训、组织生活会等自觉加强组织自身建设,增强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基层党支部和党员能够创新服务形式,把社会服务和校园服务相结合,教工党支部积极开展服务育人工作,各党支部全面加强党员服务站建设,发挥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作用,促进民意征求和利益协调。学校党员积极组织各种活动,如以助老、助残、助困、助学和访问老党员、老英雄为主要内容的“四助一访”活动,以进乡村、进社区、进街道和进校园法律宣传与服务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五进五宣”活动,参观革命圣地和博物馆的参观学习活动,爱心捐赠和资助活动,弘扬志愿精神的志愿服务活动,高唱主旋律展现党员风采等旗帜鲜明、丰富多彩的党员活动。

(三)创新项目取得实效,德育工作全面提升

激励机制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德育精品项目。近年来,团学系统分别以“学术大讲堂”、“学术十星”、“学术新人”、“江平民商法奖学金”等形式在广大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培养和提高了广大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我校学生在国家各类比赛屡获大奖。学校还组织了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实施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化管理,推进“双百计划”,取得显著的成效。我校申报的昌平区爱地颐养中心和北京市育新小学两个实践基地还被团市委命名为“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基地”。学生工作部推出大学生成长沙龙活动,成长沙龙采用开放对话的形式,每天下午邀请一位知名教师前来做客,解答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所遇到各类问题。自沙龙开办以来,得到了我校教师的大力支持。成长沙龙为法大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交流的平台,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呵护同学们健康成长。 “全人发展,丰润人生”素质教育启航计划,推出了深受广大同学欢迎的辅学课程。这些课程既有涉及同学日常生活的诸如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的问题,也有开拓同学科学视野的天文观测术、科普知识等,还有以培养同学文化修养的中国茶文化和钢琴欣赏课程。学校与通州区委合作开展了红色1+1活动,目前我校已经有16个学生党支部和通州区农村党支部结对,建立共建和对口支援关系。这些党支部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农村,采取座谈,赠送专业书籍,对村民开展法律咨询活动等各种方式。学校全面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七个一”工程,并推出国情报告厅,每周在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放映时事影像,打造我校形势教育的新平台。学校全面加强人文奥运,通过组织奥运志愿者、进行奥运知识宣传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我校学生整体政治面貌呈现积极向上的局面。

(四)党建激励机制全面促进学生科研创新

学校出台《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创新基金资助办法》,促进学生科研创新,学校加强学生社团指导老师和班主任的配备,加强学术引导和科研指导。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已立项200多项,项目选题广泛,视野开阔,许多项目具有很好的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在第八届、第九届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我校取得丰硕成果。我校共获二个特等奖、两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在国际性的赛事中,我校表现也十分出色。我校学生代表队在2006年4月18日至22日悉尼举行的Manfred Lachs外层空间法模拟法庭亚太地区选拔赛中,克服了环境、语言等困难,在参赛的40支队伍中,获得第11名,是非英语国家代表队的最好成绩。全国性的大型辩论赛和知识竞赛中成绩突出。2002年,我校学生辩论队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大专辩论赛中获得第三名。2004年,我校学生代表队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知识竞赛中,以优异的表现力挫群雄,战胜了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澳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在内海峡两岸三地21所名校的代表,夺得冠军。

(五)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激励机制全面加强队伍建设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激励机制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激发我校教职员工关心、支持、参与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水平,我校于2005年设立中国政法大学德育工作创新奖,并出台了《中国政法大学德育工作创新奖评选办法》。学校还鼓励在学生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每年都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师德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辅导员的评选,发扬先进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学校还通过出台《中国政法大学辅导员岗位考核办法》以及相关配套指标、问卷等一系列制度,举行优秀班主任、辅导员的评选,发扬先进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学校建立整套机制,明确每个部门、每个人在德育工作中所肩负的责任,并和目标责任制、行政问责制结合起来,实现了德育工作队伍的良好运行和实效。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已经形成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要求的高素质德育队伍。德育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都有较大的改善。以辅导员、党团干部为主体的专职学工队伍为例,目前35岁以下的占80%,硕士以上学历的占75%,外校学缘占到77%。兼职班主任和社团指导老师也主要以博士和中高级以上职称构成,其中不乏我校各学科的知名教授和学科带头人。为了进一步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我校2007年4月开始开展专兼职组织员的聘任工作,将掌握党的建设理论,熟悉党的组织工作,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丰富工作经验的党务工作者聘为组织员,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中,各分党委、党总支正在按照《中共中国政法大学委员会关于做好专兼职组织员聘任工作的通知》,严格按照组织员的任职条件和资格进行遴选,把组织员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的基层党务工作队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