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

首页 >> 经验园地 >> 正文

探索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化管理与服务新模式

2007年12月15日 00:00  点击:[]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精神,结合学校具体实际,不断深入落实德育新体系,加强我校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学校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实现以项目化进行管理,以项目化进行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平台。 
    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项目化管理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探索,项目化管理更有利于稳固工作成果,不断在总结中提升工作的经验,以更好的发现不足,推陈出新;更有利于构筑思想政治工作的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工作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 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从务虚向务实的转变。
    以优秀的工作项目吸引人,以优秀的项目成果鞭策人、培养人成为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化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
    实现工作模式的转变,服务大学生全面成才,我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化管理突出德育的长效机制,重在搭建德育实施的平台。项目化管理作为德育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全员育人机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和实现德育的互动,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拓展。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构建全员育人机制。
    项目化管理突出“全员育人”,倡导学校每个老师、教职工和各个部门都担负起育人的责任,使每个老师认识到德育要放在首位,并且有全员参与这个工作的意识。学校还通过明确每个部门、每个人在德育工作中所肩负的责任,并和目标责任制、行政问责制结合起来,确保德育工作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根据此,学校在招聘辅导员和学工队伍培训上实现专项管理。
    (一)招聘辅导员项目化
    为了不断补充学生工作辅导员队伍,优化学缘结构,学校于2002年开始每年都公开对外招聘硕士以上毕业生担任辅导员岗位。每年年底,学校都根据教育部对于高等学校本科生辅导员与学生比例(1:200)认真核对辅导员编制数,同时对在岗辅导员情况进行核实,在准确把握数据的基础之上确定初步的招聘名额。学生处将核对辅导员缺编数报人事处,人事处统一组织招聘的信息发布工作,并组织专门笔试。
    学生处统一接收应聘人员简历并根据报名情况进行筛选,随着应聘人员学历层次变化,我校招聘辅导员工作也根据年度缺编情况制定了具体的标准。在2006年的招聘辅导员工作中,学校已将基本学历条件定位于硕士以上学历,同时要求本科及硕士所在院校均为教育部直属的高校。在2007年辅导员招聘中,学校首开招聘博士毕业生从事我校辅导员工作的先河,同时要求博士毕业生的本、硕、博所在学校均为教育部直属的高校。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工作辅导员向研究型人才转变,更好的优化了辅导员队伍的学缘、学历配置。
学生处协助主持辅导员招聘考试并组织专门人员对应聘辅导员进行面试。学校在招聘辅导员工作上严把质量关,从源头入手,严把入口,学校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具体责任落实到人,招聘工作分工明确,部门配合意识日趋增强,已经成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项目。
    (二)辅导员主题沙龙项目化
    高校辅导员队伍具有其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特殊性,辅导员队伍分布在各个学院当中,而学生工作对于辅导员队伍整体工作力的需求却越来越大,学生工作辅导员之间的沟通状况关系到学生工作整体能力的提高。为了更好的增进辅导员队伍之间的沟通,增加交流经验、互通有无的机会,同时,在统一的培训中增进辅导员之间的情谊,学生处推出了辅导员沙龙专项活动。
    学生处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辅导员沙龙活动,参与人员的规模和范围都因活动性质不同而变化,有的辅导员沙龙活动针对新招聘的辅导员进行,有的辅导员沙龙针对全校各年级辅导员,有的针对班主任,辅导员沙龙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受到了广大辅导员的欢迎。
    截至目前,学生处先后邀请了教育部社政司副司长冯刚同志,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专家蔺桂瑞女士等来我校对广大辅导员及班主任进行了10余场的培训,学校也组织校内心理咨询中心老师为新招聘辅导员以辅导员沙龙的形式做了多场以心理危机干预为主题的专门培训,共有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在内的10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
    辅导员沙龙举办的时间灵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辅导员之间交流的又一平台。本着走出去,请进来,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不断丰富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思路,不断增进辅导员队伍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辅导员之间的友谊,已经成为这一项活动的重要意义所在。
    (三)辅导员联盟网站项目化
    为了给学生工作辅导员提供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学生处建设了辅导员联盟网站,网站集交流经验,发布通知、公告,以及休闲娱乐于一体。同时,辅导员联盟网站也是准确掌握辅导员基本信息的又一载体。
    辅导员联盟网站共分为五个版块,“芸梦传书”为发布通知公告专区,所有会员可以在这里求助,可以发布消息。“军都茶座”是会员聊天灌水的专区,“爱生一族”是放飞爱生心情的天空,“心情收集”提供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育人案例,“春暖花开”送去会员们的关爱与祝福。
    目前,在册会员已经有九十余名,论坛注册权限正在开放,该网站已成为辅导员自由交流的空间,在学生处统一的管理下,在新聘辅导员版主的带动下,该网站正一步步的走向成熟、完善。
    二、完善激励创新机制,不断推动德育工作
    “激励约束”就是要全面调动广大教职工投身于德育工作中,在实践中学校重在规章制度的规范和完善,建立健全对于教职工的激励机制,树典型,创新风。
    (一)德育工作创新奖评比项目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为了鼓励全校教职员工在各自岗位上进行创新,学校于2005年制定并通过了《中国政法大学德育创新奖评选办法》,学校设立德育创新奖极大的鼓励了广大教职员工进行创新。
    工作模式、工作项目和科研成果成为申报德育创新奖三种基本模式,经过所在部门分党委或党总支的推荐,报学校学生处思想教育科整理备案。学校成立专门的德育创新工作评选小组,负责德育工作创新奖的评选工作。德育工作创新奖的设立旨在鼓励广大教职员工在工作过程当中不断总结、发现并提升,从而形成具有原创性、独创性、科学性、可参考性的经验、理论以及方法。
    在2006年度首次德育工作创新奖的评比中,我校评选出了特等奖一名,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获奖者为单位和个人不等。获奖者的作品均在不同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在很大程度上为其他教职员工学习借鉴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学校也召开专门的表彰大会以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鼓励创新的氛围。
    (二)学生工作队伍考核评优项目化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为了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学生工作,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学校制定出台了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同时也通过多种渠道来亮化学生工作的具体指标。
为便于辅导员记录工作要点,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学校为学生工作辅导员发放了辅导员周志,每年发放一本,供辅导员记录工作内容。学生处定期抽查各学院辅导员的周志,以发现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更好的促进辅导员改善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完善自己的工作内容。
学校于2007年初出台了《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考核办法从辅导员、班主任的职责等方面对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所应该达到的指标进行了阐释。学校也于2007年初制定了学生工作主要指标一览表,该表格囊括了学生报到率、就业率、重大事故发生率、形势政策教育的次数、学生助学贷款人数及还款人数等主要工作指标。学校以此指标来对学院学年工作进行一方面的考核,以此来督促学院的工作。
    为了表彰先进,鼓励先进,学校于每年教师节都进行优秀辅导员的评比工作,同时也于年底进行优秀班主任、社团指导教师、兼职心理咨询教师的评比工作,以期在广大学生工作队伍当中起到率先垂范的效应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06年北京市优秀辅导员的评比过程中,我校共有7名同志荣获北京市优秀辅导员称号,其中一名同志被评为北京市十佳辅导员。
    三、服务大学生成才,突出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的项目化最终是服务于大学生成才,拓展大学生素质。通过一系列措施,各项目构建了学生素质拓展平台,通过健全学生科研、完善资助体系、强化心理素质教育以及加强就业指导服务等各种途径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大学生全人发展行动计划”项目化
    为了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学校开设了多元化的包括历史人文、生活常识等内容的全人教育课程,由校学生处组织教学。课程的开设旨在推动在校学生涉猎本专业、学院以外的知识,拓宽视野;鼓励同学丰润自己,作全人发展;激励同学追求终身学习。学生处将这一工作项目定义为“大学生全人发展行动计划”。
“大学生全人发展行动计划”课程不设置学分,非必修科目,不考试且课时设置较短,授课时间全部在晚上或周末,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自由选择。
这一项目的源头为2005年下半年开设的辅学课程,第一期辅学课程共设置10门课程。2006年上半年,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处进一步优化了该课程的设置,并将课程调整为七门。这一课程的开设,得到了广大学生的一致认可,学生纷纷表示在这一第二课堂当中学习到了许多生活的窍门,并且愿意继续参与该课程。截至2007年上半年,共有850余人次选修了学校开设的这一课程。
    2007年上半年,为了更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处正式将该课程更名为“大学生全人发展行动计划”并于2007年4月底开设了二十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课程,课程名称分别是1、医药常识及饮食健康2、现场急救知识3、我是女生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5、沟通技巧与社交礼仪6、昌平古迹与文化7、化妆技巧与服装服饰8、中国书法精神浅谈与精品书法9、美食欣赏与制作10、钢琴欣赏11、办公自动化全掌握12、科普知识13、京剧欣赏14、理财入门15、清茶一杯16、大学生创造力培养17、人际交往宝典18、大学生成长小组19、天文观测术20、情感训练营。
    在调整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校学生处正试图将选课纳入到网络系统选课当中,以便利学生通过网络报名选课。“大学生全人发展行动计划” 将在不断的改革中一步步完善,并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形势政策教育项目化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制定了《中国政法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中决定通过实施形势政策教育的“七个一”工程,即每个学生每学年听一次高水平的形势报告、听一次英模报告,听一次党课、观看一次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参加一次主题讨论、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撰写一篇论文,达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
为了将《中国政法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施意见》落到实处,学校制定了专门的实施方案,将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以便在我校形成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分工协作,校院两级组织实施,学生自主参与,年终集中考核,重在取得实效的领导和工作机制。
    为了使“七个一”工程落到实处,给学生提供充分而有效的形势政策教育平台, 我校学生处特设了“国情报告厅”。学生处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为学生放映形势政策与教育的相关影像资料。
    为丰富国情报告厅所播放形势与政策教育视频材料的内容,校学生处定购了专门的时事光盘,促进学生对时事政治的了解。此外,还购买了大批国外历史影片,进一步开阔广大学生的国际视野。
    为了配合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落实,学生处制作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学习手册,现已发放到学生手中,我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从2006级新生开始并将贯穿学生整个四年大学生活。
截至目前,学生处已购进形势政策相关影像资料30余部,并形成了每周二晚上播放形势与政策教育相关影像资料的工作模式,2400余人次走进了国情报告厅。
    四、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项目化管理突出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动员同学们积极参与到构筑德育工作新体系的过程中来,在广大教职工树立“学生为主体”的工作理念,注意在德育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两个教育(入学教育、毕业教育)项目化
    为了使新生更快的熟悉学校的各项规章以及涉及选课、学习、
生活各方面的管理模式,每学年开学初,校学生处统一组织新生入学教育。学生处通过组织全体新生参加新生入学教育,邀请学校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学生讲解相关规章办法,使学生更快的熟悉校园环境。
    为了加强对毕业生的教育和管理,使毕业生能够安全、文明、有序、顺利的离校,结合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等具体情况,学校针对广大毕业生的教育逐渐形成了模式,抓好毕业生离校前最后一批教育,以此来使广大毕业生心怀感恩,感谢母校,感谢朋友,以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校每一年的毕业教育都于5月下旬启动,每一年的毕业教育都有一别致的主题,整个毕业教育围绕主题来开展。学校对广大毕业生开展思想政治及党性教育,以此来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开展职前教育,包括就业观念教育和择业道德教育,以此来教育广大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能够恪守信条,帮助他们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开展诚信教育、英模典型教育及法纪教育,以先进的事迹教育人,以优良的人格品质感染人,促进毕业生的成长成才;开展文明离校教育,以关爱环境、募捐等形式引导毕业生文明离校。
    毕业生教育是学校对广大即将离开大学校门的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后抓手,学校在多年的毕业生教育当中不断摸索经验,形成初步的教育模式,并根据毕业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使毕业生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两个典礼(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项目化
    在新生入学教育的基础之上,学校举办新生开学典礼,在开学典礼上,校党委书记及校长都为新同学寄语,同时有资深的教授对广大新生做入学的指导。通过开学典礼,更加稳定了学生入学后的各种情绪,同时也为新生开始新的生活提供了无限的动力。
学校将每一年的毕业典礼定在6月下旬,在毕业典礼上学校对广大毕业生进行学位授予,每一年的毕业典礼都有其特定的主题,学校力求能够让学生更多的回忆四年的篇章,追忆四年的美好。校领导以及资深教授代表都在毕业典礼上把最后的祝福和寄语送给即将离开大学校门的广大毕业生。
    (三)“榜样法大”暨奖学金评优项目化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优秀人才,鼓励学生刻苦学习,积极进取,促进我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激励广大学生奋发向上,努力成才,引导广大毕业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根据我校近年来学生评优工作的实际情况,学校设立了奖学金并制定了“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评选办法。
    学生处于每年10月初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奖学金评优工作,通过学院的二级管理,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以及先进班集体的评选工作具体落实到各学院,并由学生处统一汇总。学生处还独立负责校长奖学金的评选工作,通过初期的对申报校长奖学金学生资料的审查,为学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提供合格人选,由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评议并投票确定最后获奖人选。
    为进一步表彰获奖单位及个人,并在全校范围内扩大对榜样作用的宣传,鼓励全校学生学习先进,争创先进,学生处将传统的奖学金颁奖大会进行包装并提升,形成了现在的“榜样法大”工作项目。学生处于12月初举办“榜样法大”暨评优表彰颁奖大会。每一年的“榜样法大”都有其特定的主题,“榜样法大”在初期改革的时候借鉴了戛纳电影节颁奖模式,在颁奖晚会上引入学生当中的榜样所演绎的精彩文艺节目,以此来彰显榜样的无穷力量,真正将奖学金评优工作深入到学生当中,让学生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真正加速了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五、全面互动,增强德育活力和实效
    德育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项目化管理实现了德育资源的全方位互动,即建立学校、社会和家庭密切配合的互动运行模式,充分发挥社会和家庭的德育功能,形成德育的全面合力。学校立足与社会资源,加强和学校驻地联系、开展多项互助活动。
    (一)新生军训项目化
    为了使新入校的一年级学生能够迅速的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学校于每年九月份都针对大一新生开展为期两周的军训。
    学生处每年均安排专门老师负责学生军训工作。军训过程中,学生处同新生辅导员队伍一起,及时发现新生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如何快速适应群体生活给予指导。同时,学生处将在新生当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汇总,从而为新生的入学教育以及后期的团体心理辅导提供强有力的参考。
    (二)红色“1+1”项目化
    为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进一步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精神,推进“村村有大学生”、大学生社会实践以及大学生党组织建设等工作,根据《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大学生“村官”配套工程、开展红色“1+1”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有70人左右已签约前往通州区担任村主任、村支书助理的就业情况,我校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社会、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与“村村有大学生”工作密切结合,采取学生党支部与京郊农村党支部结合的方式,推动大学生党员了解农村、服务农村,在志愿服务中增长见识,增强本领,进一步树立服务人民、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等崇高的品质。
各学院推荐学生党支部,深入大学生“村官”所在的京郊农村,与该村党支部结对,建立共建和对口支援关系,支持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日常信息支持,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等,暑期由党支部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团,根据对口农村党支部的实际需求,结合专业特点,集中开展科技支持、文化普及、卫生服务、知识宣讲、文艺演出等对口支援活动。
    截至目前,我校共有16个学生党支部与我校毕业生所在农村党支部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为了能更有效的开展红色“1+1”活动,学校为每一个参与红色“1+1”活动的学生党支部配备了专门的指导教师。同时,在毕业生的协助下,与毕业生所在村的党支部进行合作洽谈。通过了解农村当地习俗、习惯,各党支部确定了最初的工作方案。
自2006年暑假开始,各学生党支部陆续展开了具有学院特色的工作,法学院学生党支部深入对口农村做法律咨询并发放法制宣传材料;民商经济法学院学生党支部深入西集镇合站村、张家港镇西定福庄村、张家湾镇柳营村和台湖镇东下营村开展了慰问赠书献爱心活动;刑事司法学院研究生党支部深入台湖镇发放法制资料,并做现场法律咨询;人文学院还协助为通州区垛子村办了村报,该事件已在北京晚报上报道。学生党支部根据当地需求开展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活动。校领导不定期的慰问以及学校组织的大型普法活动都进一步提高了我校毕业生在当地农村建功立业的积极性。
    学校于每年暑期开始,根据我校学生去农村基层担任村主任、村支书助理情况,结合当地农村需要,发动学校学生党支部参与到红色“1+1”活动当中,进一步服务农村,帮助广大毕业生在农村建功立业。
    四年四度军都春,一生一世法大人。当广大莘莘学子怀着对中国政法大学的向往与憧憬来到学校,学校对于培养学生的成长成才担负着不容推卸的责任。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富的人文底蕴的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学校在努力改善办学环境的同时,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常抓不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学校逐渐将常规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品牌化,品牌工作持久化。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身上所体现出的时代活力与时代个性也随之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同样应该具备时代的气息与特色。在不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及我校德育新体系的同时,学校也将在思想政治工作上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思想和思维来诠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内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