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

首页 >> 经验园地 >> 正文

以法治天下为理想 以服务社会为己任——研究生法律志愿服务行动报告

2007年10月26日 00:00  点击:[]

一、法律志愿服务作为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完善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我校领导曾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使人成其为才’,而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则是‘使才成其为器’”。因此,我们的培养工作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这是硬的一手;我们还要有软的一手,那就是理想信念教育和服务社会意识的培养。简单的说,我们培养的研究生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要成“才”;还要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国家栋梁,要成“器”。

    为了完成以上任务,我们在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了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我们充分利用中国政法大学作为国家高层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优势,开展了大规模的研究生法律志愿服务工作,力图打造一支高层次的研究生法律志愿服务队伍,借此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培养同学们“公平公正的法律责任感”、“扶危济困的社会责任感”、“荣辱与共的民族责任感”,使同学们坚定“法治天下”的人生理想。力争使共青团组织工作与学校常规教学工作形成合力,将我校研究生培养成为“专业能力突出、实践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强烈、理想信念坚定、人格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真正做到“使才成其为器”。

二、以专业优势为依托,以理想信念为目标,以“一体两翼”为根本发展战略

    1、以专业优势为依托: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鲜明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高层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法学研究生培养不仅质量高、专业齐全,而且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这是我们开展高层次法律服务得天独厚的依托条件。

    2、以理想信念为目标:共青团推动研究生法律志愿服务活动,打造高层次的志愿服务队伍,最终是要培养同学们“公平公正的法律责任感”、“扶危济困的社会责任感”、“荣辱与共的民族责任感”,使同学们坚定“法治天下”的人生理想。这是我们的核心目标,也是衡量我们的工作是否取得成功的根本标准。

    3、“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一体”是指坚持以“法律志愿服务活动”为我们工作的主体;“两翼”是指先进校园文化的熏陶和高品位学术活动的支撑,要通过文化建设营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校园大环境,要通过学术建设培养同学们的法治意识、开阔大家的法律视野、引导同学们关注思考各种社会热点问题。这三者的关系中“体”是根本、是核心,是我们达到“理想信念教育”核心目标的根本途径;“翼”是辅助、是补充,是我们能够成功开展主体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这三者缺一不可,它们之间必须首先达到和谐统一,我们的研究生法律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才能健康快速发展。

三、我校研究生法律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以校园文化熏陶为左翼

    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中央16号文件强调的重点工作,是共青团组织的优势工作和主要阵地。因此,在我校研究生法律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先进文化的熏陶、感染作用,真正营造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校园文化大环境,为志愿服务主体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1、“法治人物”法大行:以先进的法治文化引领青年投身志愿服务

    2005年12月12日晚7时,由我校团委主办、研究生会承办的“2005年度中国法治人物法大行”活动在我校研究生院隆重举行。参加此次活动的2005年度中国法治人物有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的代表刘京扬和陈益未副秘书长,青少年法律援助和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律师,北京打工妹之家维权干事张志强先生,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主持人、北京广播学院副教授张绍刚担任本次活动的嘉宾主持。此次活动让更多的法大学子了解到当代法治中国进程中的感人事迹,进一步认识了中国的法律援助事业。法治人物的公益精神激发了同学们投身中国法治建设和法律援助工作的热情,提高了广大学子的思想境界。

    2、八荣八耻座谈会:以正确的荣辱观念激励青年投身志愿服务 首都研究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重要讲话座谈会

    2006年3月27日下午,由我校团委主办、校研究生会承办的首都研究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重要讲话座谈会在我校图书馆贵宾室隆重举行。来自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6所首都知名院校法律系的研究生代表们参加了本次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领导有:我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马抗美教授、全国学联主席荆伟、北京市学联执行主席萧新桥、校团委副书记王明宇老师等。座谈会上,我校研究生会主席刘永峰同学宣读了与会高校代表联合向全国大学生和研究生发出的倡议书,倡导大家“从自己做起,积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的要求,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并以其指导我们的行动,为建设我国富强、民主、和谐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3、“文苑艺萃”系列活动:以高尚的人文精神感染青年投身志愿服务

    “文缘艺粹”是由共青团中国政法大学委员会主办、校研究生会承办的一个系列人文艺术活动。本系列活动的宗旨是:弘扬人文精神,倡导高雅风范;注重兼收并蓄,促进全面发展。本活动涉及文学、书法、音乐、哲学、宗教、社会学等主要人文领域,使同学们在受到最好的法科理性教育的同时也能受到高雅文化艺术的熏陶,从而拥有更科学更完善的思想和人格。美国当代最优秀的辩护大师路易斯·尼察也认为:“没有艺术的底蕴,仅靠理性和推理有时是很难成为一名卓越的法律工作者的”。本系列活动历时两年时间,至目前为止已成功举办六场,分别是“庞中华先生法大行”、“德国古典哲学的使命”、“儒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国学大师钱逊教授谈儒学”“美国200年艺术展”等。

(二)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以学术活动支撑为右翼

    学术研究是研究生主要的学习方式,是研究生的特色和优势,因此学术活动对广大同学有巨大的影响力。因此我们的法律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也离不开学术活动的支撑。我们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学术活动培养同学们的法治意识,开阔大家的法律视野,引导同学们关注思考各种社会热点问题

    1、帮助志愿者紧跟法治热点:“法治中国”系列论坛

 “法治中国”系列论坛是由我校团委主办、校研究生会承办、北京法政集团协办的研究生品牌学术活动。秉承“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精义、关注法治焦点、推动法治进程”的宗旨,为年轻的法律学人们奉上一道又一道法学盛宴。从2004年开坛至今,“法治中国”共举办过20余场大型学术论坛,在广大同学当中反响强烈。《纵论公司法的修改》、《聚焦破产法的修改》、《关注刑事政策及刑法运作》、《名人隐私权保护》、《房地产法中的热点问题》等论坛紧跟法治热点,反映实事动态,为同学们了解中国法治进程打开了一扇知识之窗。在“法治中国”的影响下,法大校园养成了关注实事热点、关注国计民生的学术氛围。

    2、帮助志愿者培养自强意识:“明德强学”论坛

    明德强学论坛是我校研究生会博士生工作部策划并举办的交流性论坛,其宗旨为“促进交流、展现风采、开拓视野”,活动目的在于为博士生和硕士生提供校际之间学术交流的平台,培养同学们独立发表自己见解的勇气和能力,培养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同学们“自信、自强”的学术品格。该系列活动共举办了4场,虽然规模不大,但得到了广大同学的一致认可,参与者既有博士也有硕士,还有慕名而来的兄弟院校研究生。它打破了过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惯例,为年轻人提供了发表个人学术见解的平台,使同学们体会到作为一名研究生不仅应该继续学习知识,而且可以勇敢地站出来展示自己的能力。

    3、帮助志愿者提高创新能力

    (1)“学术新人”论文大赛

    中国政法大学“学术新人”论文大赛是由校团委主办, 校研究生会承办的一项传统论文大赛,比赛面向全校各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研究生、博士生。大赛每年举办一届,颁奖典礼一般于每年六月底之前进行。比赛宗旨是:弘扬法治精神,砥砺人文品格,培育学术新人。参赛选手以学术论文、调研报告等作品形式参加比赛,由主办方评出具有较高水准的优秀作品,并对作者给予奖励。本项赛事至今已是第四届。四年来大赛接受投稿数量逐年增多,共计已达近六百篇;获奖作品质量稳步提高,许多作品已被《政法论坛》《法学研究》《现代法学》等国家核心期刊收录;学术影响与日俱增,由于前几届大赛的成功举办,本项活动已在我校研究生中深入人心,业已成为研究生学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2)《蓟门学术》杂志征文活动

    2005年11月15日,在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校团委研究生会创办“蓟门学术”杂志,定期开展征文活动。活动的宗旨是:“营造学术平台,锤炼学术品格,砥砺学术根基,彰显学术创新,”在朱勇副校长的大力支持和编辑同学们的辛勤努力下,“蓟门学术”系列征文活动已圆满完成6期。其中,第一期评出的最优论文《对所谓“债权物权化”的质疑》、《多边主义及其当代发展》已在《政法论坛》2006年第一期公开发表;第二期评出的最优论文《始于自由,终于专制——伯林眼中的卢梭》已在《政法论坛》2006年第二期公开发表;每期征文活动中进入研究生院专家组评审程序的优秀论文将在六期征文之后结集出版发行。

    总的来说,“学术新人”论文大赛和《蓟门学术》杂志征文以高低搭配、定期与日常相结合的方式构成了我校研究生比较完善的学术创新平台。通过这两个平台,研究生的学术成果得到了展示和认可,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调动和培养。在如今的法大,创新已成为时尚,创新已成为灵魂,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才是同学们心目中的“英雄”。

(三)学以致用、蔚为国用——以法律志愿服务活动为主体

    1、“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法律援助中心”简介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法律援助中心作为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会的下设机构,自成立已历时三载有余。中心秉承“立足法治,匡扶正义,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宗旨,通过开展法律援助、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各类业务,锻炼同学、服务社会,体现了我校法学强校的鲜明特色,提高了我校的社会影响力,饯行了“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校训。中心从建立之初的十几人发展到本届有四十多名新成员的加入;从原先每年仅有少量的法律咨询工作到现今每月均有十数起案件当事人到中心寻求帮助;从最初的小范围法制宣传活动到现今即将举办的历时一周,联合多家单位,面向数万人次的北京站大型法制宣传活动,这一系列的进步预示着中心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2、培养研究生“公平公正的法律责任感”

    (1)多种多样普法宣传

    12·4 “冬日里的春风”普法宣传品牌活动

    每年12月4日是全国普法宣传日,在中国法律生活中是一个重要的日子。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形成“冬日里的春风”12·4普法宣传活动品牌。2004年12月4日上午,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来到蓟门里小区进行法律宣传,正式启动了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会“冬日里的春风”系列普法活动。整个普法活动共接待咨询群众三十余名,发放普法资料160份,此次活动深入社区,服务了群众,增强了法援工作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也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社区居民接触法律,理解法律创造了条件。

    2006年12月1日上午9点,在冬日温暖的阳光下,新一届“冬日里的春风——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活动周”启动仪式在北京火车站广场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是为响应第六个全国法制宣传日“落实‘五五’普法规划,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题,由共青团中国政法大学委员会和北京东城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在北京站广场,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法律援助中心的志愿者和律师代表设立了法律服务站。遇到有现场不能解决的重大问题,工作人员还详细地记录了咨询者的相关情况以及联系方式以便之后给予进一步的救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会法律援助中心的志愿者们还顶着寒风为农民工们送去《农民工维权手册》《农民务工培训读本》《北京劳动就业报》等实用的法律资料,并到北京站候车室进行调查问卷,通过问卷,一方面向农民工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其维权意识,另一方面也深入了解了当前农民工的权利保护状况。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品牌系列活动

    为迎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到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法律援助中心以“传播法治精神  倡导和谐消费”为主旨,每年都会组织以维护消费者权益、宣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内容的“相约3、15,和谐你我他”——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法制宣传系列活动”。最近一次活动由我校团委和西城工商分局、海淀工商分局主办,由校研究生会和西城消协、海淀消协承办。活动从2007年3月12日开始,至2007年3月15日结束。主要包括“保护农民工消费权益”、“拒绝食用野生动物,促进和谐消费”、“电器消费与环境保护”、“维权进行时”四个主题活动。我校研究生在此次3·15法制宣传系列活动中,共投入志愿服务人员75人次,接受了一百余人次的法律咨询和求助,对向社会宣传和阐释“消费和谐”这个新主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也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称赞,他们纷纷表示通过现场接受咨询和指导等方式增强了他们识假辩假的能力,增长了许多法律知识并加强了依法维权意识,并希望以后能多举办类似活动。

    (2)下基层挂职实习

    着力培养同学们公平公正的法律责任感是因为我们的同学将来大部分都会走上司法工作岗位,“公平公正”应是他们立言立行的核心准则。相对应的,求学生涯中有一些司法工作实践体会,才能让同学们真正懂得“公平公正”的难能可贵。另外,目前基层司法机关工作压力巨大,普遍缺少办案人员,我校法律志愿者的积极参与确实为部分地区基层司法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援。

    在校研究生会的努力下,校团委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签订协议,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作为我校研究生的实习、实践基地,定期接收法学研究生担任法官助理。另外还与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取得联系,先后选送史蕾、李玲等十七名同学于2006年底赴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担任检察官助理。从2004年开始,应黑龙江省检察机关要求,我校推荐相关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到黑龙江基层检察院挂职锻炼,担任检察长助理。目前我校已分数批选送十几名研究生奔赴黑龙江大庆、哈尔滨等地基层人民检察院担任检察长助理。
    3、培养研究生“扶危济困的社会责任感”

    (1)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调研

    《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出台后,我校组织研究生志愿者“北京市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研究”项目组于2006年3月间分批分组进入北京市救助管理事务中心、各社会救助站和北郊医院实地调研。调研所采用的手段主要为参与观察和非结构性访谈。调研对象既包括救助管理人员也包括被救助人员。项目组成员魏洪杰、杨帆、滕彪、曾谦、胡杰容、金鑫和杨阳先后已被救助者身份在北京市救助管理中心调研并于2006年3月27日赴北郊精神病康复医院进行了对受助人员的问询与核实工作。通过实地调研,志愿者们对救助中心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都有了比较客观地了解,在此基础上编写了调研报告,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方案,以报送北京市有关部门。

    (2)弱势群体法律援助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法律援助中心常年接待法律案件咨询,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三年来共接待案件两百余起。另外,我们还招募志愿者参加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组织的,以青少年维权为主要目的的12355咨询热线。团市委在我校共征集20名志愿者。

    4、培养研究生“荣辱与共的民族责任感”

    未来的中国必定是法治的中国,法治兴则中国兴。因此我们应该从贡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理解目前我们对法律人才的培养工作,将民族责任感的培养视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法律志愿服务与具体时期国家的主要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1)北京奥运法律志愿服务

    2005年12月4日,由中国政法大学校团委、校研究生会与北京市朝阳区奥运村地区办事处合作开展的奥运与法制宣传活动在凯迪克酒店隆重举行启动仪式。奥组委法律事务部部长武树臣、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张保生、北京市司法局局长吴玉华以及其他相关行政部门及奥运筹备组织的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我校团委组织博士、硕士近百名法律宣传志愿者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刘永峰代表研究生会与朝阳区奥运村地区办事处签订了长期的法律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会本着“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基层、服务于奥运”的宗旨,为北京奥运建设提供长期法律服务,服务范围包括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普法教育等事项。

    另外,2005年9月,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组织委员会与我校签订培养奥运会赛时实习生合作备忘录,中国政法大学负责培养20名法律赛时实习生,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的体育仲裁庭招收3人,民商法学专业的品牌保护与合同管理方向5人、合同监管与权益保障12人。赛时实习生是由所在学校按照国家的政策统一招收的全日制在校学生,通过高校与北京奥组委的合作培养,有针对性地完成若干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奥运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实习阶段参加北京奥组委开展的各项筹办工作。赛时实习生与志愿者不同,服务时间较长,在半年到一年之间,有固定的实习岗位。

    (2)暑期法律服务实践团

    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近几年来在全国各高校广泛开展,我校将暑期实践团这一好形式与付率志愿服务相结合,于2006年暑期派出第一批两支研究生实践团奔赴河北石家庄赞皇县土门乡和浙江宁波象山镇,分别进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和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调查两项调研工作,同时与当地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长期社会实践基地,承担了长期送法下乡、社会调查、政策宣讲、支持教育的志愿服务工作。特别是“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专题调研团” 经过实地考察,探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如何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和制度,对调研所得资料采用分析、比较和论述的方法,以宁波的实践为点,分析探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阐明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薄弱和医疗现状,提出了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深层思考和建议,荣获“2006年度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

    (四)上善若水、天道酬勤——法律志愿服务队伍现状

1、自身建设:

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法律援助中心”为主体,我校研究生法律志愿服务队伍现有学生工作人员45名,登记志愿者200余名,以及大量临时招募的未登记志愿者。登记志愿者中,博士占35%,硕士占65%,专业涵盖民法经济法、刑事司法、管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犯罪学、社会学等学科。为了规范志愿工作管理,我们还制定了《志愿者登记制度》、《志愿者档案管理制度》《援助案件登记制度》《志愿者绩效考评条例》等一些列行之有效的规定,安排专人、拨出专款管理研究生志愿者档案。

    经过几年来的发展,我校的研究生法律志愿服务工作不断成熟,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六大品牌系列。他们是“冬日里的春风”12·4系列普法宣传;北京奥运会法律志愿者;“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案件咨询;黑龙江基层检察长助理挂职锻炼;12355法律援助热线服务;研究生暑期法律服务社会实践团。这些品牌项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吸引了大批同学积极投身法律志愿服务,是我校研究生法律志愿服务工作的核心,是我校研究生法律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

    2、社会反响

    我校研究生法律志愿服务工作经过几年的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方的一致肯定。比如“法援中心”开展的法律援助案件受理工作,每月都会接待十几起案件。我们对每位求助者的案情都建立专门的档案,由专人负责解决,同学们对当事人耐心讲解、热情帮助,提出的处理意见切实可行,因此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另外由于活动的品位高、质量好,我们的工作受到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经常能够见诸报端。比如,“法治中国”系列论坛之“纵谈公司法的修改”全部内容被《人民法院报》连载,同时被《法制日报》、北京高院网、中国民商法律网报道。“法治中国”系列论坛之《名人隐私权保护》被正义网现场同步直播。而“十大法治人物法大行”活动也被《法制日报》及时刊登。2006年“冬日里的春风”北京站广场流动人口法制宣传周更是被北京众多大型媒体深入报道。

    3、小结

    总结我校研究生法律志愿服务工作几年来的发展,我们严格执行了“以专业优势为依托,以理想信念为目标,以‘一体两翼’为根本战略协调快速发展”的指导思想。我们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校园大环境,使关注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关注法治进程成为法大研究生共同的一种生活习惯,为法律志愿服务队伍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群众基础。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学术建设培养同学们的各种法律意识,开阔大家的法律视野,引导同学们关注思考各种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开展的学术活动都紧扣中国法治进程的脉搏,能够及时传递给同学们最新的法治理念和法治信息,是树立同学们“法治天下”人生理想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法律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服务了社会、锻炼了队伍,现在,可以说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一支高素质、高层次的研究生法律志愿服务队伍。这支队伍的特点可以概括为队伍规模大、人员学历高、服务质量高、活动品位高、社会反响好。在这支队伍的带动影响下,投身志愿服务在法大校园里已蔚然成风,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们在学习、科研的同时积极接触社会现实,密切关注法治动向,乐于服务社会大众。“法治天下”在这里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融入每一位同学的内心,成为我们崇高的人生理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