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部

首页 >> 理论视点 >> 正文

高校后勤与和谐校园建设/刘庆

2008年09月02日 00:00  点击:[]

二○○六年十月八日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将社会问题纳入决策讨论内容,会议对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具体的部署。

构建和谐高校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而高校后勤作为高校的服务体系, 是维护高校广大师生员工日常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秩序的基础性工作,是中心工作的支撑和保障,与和谐高校构建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一方面,高校后勤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完善、高效、有力的高校后勤有利于推动高校和谐校园的整体构建,是构建和谐高校的关键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和谐的高校建设必然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和谐发展,这又为高校后勤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本文将主要论述和谐校园建设对高校后勤提出的要求,以及高校后勤回应这种要求的途径。

一、和谐校园建设的价值与目标

对自身价值和存在意义的认识、关注、建构和追求是个人及社会在对历史和现实反思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智慧。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充分体现了这种智慧:既有终极理想和未来的指向,又有对现实问题和矛盾的关切,还凝结着对历史、过去反思的结晶;既包涵了个体主体价值理性的诉求,又充满着社会主体价值理性的企盼。构建和谐校园与构建和谐社会既有目标上的一致性,又有实践上的具体性,即发扬民主办学,落实依法治校,广泛调动办学积极因素;妥善协调学校内部学生与员工、在职人员与离退人员、引进人才与原有人才、教师队伍、管理队伍与服务队伍等各方的利益关系,寻找利益平衡,正确处理诸种矛盾,切实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积极营造一个师生员工互动、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

培养合格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具有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的功能。建设和谐校园要求使和谐相处的基本理念贯穿育人的全过程和办学的各个领域,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教育目标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校园是指构成校园的各子系统、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其本质属性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必须坚持一切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本,落实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满足师生的合理需求,发挥师生的能动作用,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①]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形成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显然,形成师生员工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所在。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和内在要求。各尽其能就是要激发办学活力,充分发挥师生员工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各得其所就是要进一步促进公平正义,在各尽其能的基础上实现各享其成,教师的尊严感,学生的自豪感和工作人员的成就感都得到实现;和谐相处就是要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坚持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统一,实现互惠互利。只有这样,大学才能保持朝气、人气、正气,“朝气意味着活力,渗透的是科学精神,人气意味着凝聚,渗透的是人文关怀,正气意味着公允,渗透的是法制机理,活力、凝聚和公允将科学精神、人文关怀和法制机理联为一体,构成了著名大学勇往直前的内在巨大动力。”[②]

二、和谐校园建设对后勤工作提出的课题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要有坚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因为安全、稳定、团结、协调、关心、理解、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它们与后勤工作之间有着诸多的联系,没有扎实的后勤保障和高效的后勤服务,构建和谐校园就没有基础和保障。后勤服务工作涉及到医、食、住、行、房屋修缮、校园美化和动力运行等,通过近几年高校的快速发展证明,如果没有后勤基础设施的投人,没有一支稳定的、过硬的、和谐的高校后勤队伍,将会直接影响教学、科研、师生员工生活等正常秩序,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发展。

但是,就目前高校后勤的现状来说,由于办学经费紧张,长期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陈旧,再加上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离服务对象的需求还很远,离和谐校园建设的要求也相去甚远。目前,高校后勤在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经验等方面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很大的提高,但与社会其他服务行业相比仍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之处,这些都导致了高校后勤在服务质量、服务要求等方面的巨大差异。高校后勤服务部门“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且相当严重。由于多年受计划经济影响,再加上高校后勤改革的时间比较短,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高校后勤仍然在学校这个相对稳定的社会里占据着相当的垄断地位,缺乏竞争意识和竞争力。[③]

和谐校园建设要求一流的后勤保障服务,从而给后勤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为师生员工提供一流的后勤保障服务,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后勤社会化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长远目标与实现途径的关系,正确处理共同任务与因地制宜的关系,正确处理管理体制改革与运行机制改革的关系,正确处理学生利益、后勤职工利益和学校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推进改革与加强管理的关系,正确处理重点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关系,从而促进高校后勤工作的和谐发展,保证学校各项工作顺利有序进行,以至实现和谐校园的构建。

在和谐校园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后勤应该是围绕师生的需求,搞好学校各项服务工作,与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一起,合作、协调,共同发展。其内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首先,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本位”。人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主体,是高校最核心的资源和竞争力的源泉,发展要靠人,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以人为本的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是基础,协调发展是中心,和谐发展是根本。全面是指高校后勤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高校后勤工作的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和谐发展强调高校后勤发展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三者是和谐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第三,创新。高校后勤必须在指导思想、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发展规划、工作部署、考核体系等各个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敢于创新,集中力量突破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④]

三、后勤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作用的路径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校园是由师生员工等主体层次构成的。只有每个主体层次都不断做出贡献,和谐校园的构建才能真正成为可能。而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将和谐校园建设的理念深入后勤职工的内心,对于激发后勤职工为校园的和谐做出贡献,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著名的量子物理学家戴维·玻姆所指出:“要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改变这个世界,意义变化是必需的,但变化必须始于个人……对旧思维方式的挑战是化解,而不是以意志或武力对抗、征服、控制和摧毁之。”[⑤] 因此,高校后勤应通过有效形式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增强职工与职工之间、职工与师生之间的沟通。提倡“团队精神”,提出“人人为后勤争光,人人为后勤献力”,提高部门之间联合作战能力。

而为了达成这一目的,加强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途径。行动是风,思想是帆。只有建立起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才能保障后勤管理工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仍存在后勤工作环境差、待遇不高,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加之随着改革的力度加大,各种矛盾更加突现出来。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要进一步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找准问题,化解矛盾,使他们转变观念,安心工作,投入后勤服务工作中,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在后勤系统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后勤系统承担着学校日常运行的重要任务,为了确保运行,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与钱财、物品打交道,每年涉及的资金多达数千万。如果不注意党风廉政建设,不进行经常性的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不完善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将会造成极大、极为恶劣的影响,影响组织的战斗力。只有建设一支清正、廉洁、勤政的后勤管理队伍,才能在后勤系统树立正气,才能凝聚人气,才能形成朝气,高效地开展后勤服务工作,满足服务对象需求。

(三)树立“师生为本,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

以人为本,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工作目标,实施人性化管理,在管理、服务中处处体现人文关怀。在后勤社会化过程中坚持“三服务,二育人”的宗旨,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要以师生为本,要从师生的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师生的满意度,保证改革顺利有序地前进;要关心大学生的成才和全面发展,以服务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提高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消费观念。要以员工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要关心群众生活,要努力改善员工生活、工作条件,使员工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权益得到保障;要让他们认识到后勤工作在整个学校的工作中的特殊性及重要地位,要让他们对后勤工作有个正确的认识和定位,从而克服心理上的自卑,将自身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以干好本职工作为荣,真正爱岗敬业。要处处体现人文关怀,人文关怀能给师生及员工带来情感上的共鸣,增加师生对后勤的认可度,增强员工的荣誊感,进一步增强后勤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后勤服务实体的核心竞争能力,以求得生存与发展。[⑥]

(四)树立服务意识。

为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是高校后勤工作者始终要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也符合学校构建和谐校园的宗旨。后勤部门要靠良好、优质的服务树立形象,要找准服务的着眼点,找寻服务工作的平台,加大服务力度,促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健康发展。只有在服务观念上牢牢扎了根,才能在日常管理中把服务真正当成后勤实体的生命线,从而使后勤服务既要具有物质上的适用性,如设施设备、菜肴质量的优质,又要具有精神上的适用性,如良好的服务气氛、服务态度、员工精神状态等。提高服务质量是后勤服务系统永恒的追求,应该树立服务育人的意识和服务全局的意识,在服务中注意主动服务,细节服务,情感服务。通过服务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五)开展后勤文化建设。

要通过在后勤服务系统开展文化建设,营造一个有形的文化氛围,如组织优质服务月、文明礼仪服务、岗位练兵、歌唱比赛、文艺汇演、体育竞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文化形式将后勤精神充分体现,使“服务师生员工、服务教学科研”、“后勤荣我荣、后勤耻我耻”的精神植根于每一名员工的思想意识中。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及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让每一位员工参与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使大家对自己建立的制度有认同感和亲切感,愿意自觉去执行,从而使单纯执行改变为主动认可,使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从而形成一种企业的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内在文化”,形成一种精神,即后勤的“魂”,使后勤上下真正拧成了一股绳,极大调动后勤员工的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感,增强其凝聚力与战斗力。

(六)加强制度建设,实施规范化管理。

制度建设是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关键,是建立优质、高效、安全、规范后勤服务的路径。要通过引进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对后勤服务过程进行管理,明确部门、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以此规范服务。

四、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后勤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关键

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利益、关系利益的需求不断刺激着人们,使其时显自私性、狭隘性、滞后性。尤其在社会的转型期,多元社会意识的存在、多元价值理念的存在,对人们的自我发展既是机遇,又是巨大的挑战。当个人付出与他人或社会回报之间未达成利益最大化,或者找不到收支平衡点时,就会刺激自我欲望的膨胀,就会表现为“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差”、“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处理不好就会生成影响正常秩序的矛盾。这一点在高校后勤工作中尤其具有典型的意义,因为后勤工作的性质本身就决定了相关领导干部将掌握巨大的资源分配权力。

毫无疑问,任何个人都有利益,都要追求利益,任何制度都承认利益,都要保护利益。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反映在人们认识和行为中的区别在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产生追求利益的不同动机,不同的价值和原则形成追求利益的不同方式。就后勤领导干部来说,能否正确对待个人得失是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难点,正确对待个人的得失,有利于防止功利因素控制谋利行为。领导干部的个人利益必然会有得有失,关键是要在得失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作出正确的判断。[⑦]



[①] 参见吕绳振、朱立军:《以人为本 创新机制 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第7期。

[②] 参见石亚军:《著名大学的价值追求》,《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第1516期。

[③] 杨万华、曹雨萍:《树立科学发展观、打造高校和谐型新后勤》,《中国电力教育》2005年第3期。

[④] 参见董书杰:《论高校后勤和和谐高校的构建》,《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⑤] 戴维·玻姆著,洪定国等译:《整体性与隐缠序》,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⑥] 参见王静君、胡亚慧:《加强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和谐校园环境》,《高校后勤研究》2006年第4期。

[⑦] 参见石亚军:《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第8期。

(转载自《行进在求实与创新轨道上的探索——中国政法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转载请表明出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