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我校信息化建设
宋婷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贯彻落实党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1]本人结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践谈谈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我校信息化建设的一点体会。
一、 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概述
1、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趋势
《 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高等院校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推动者、先进文化的创造和传播者,其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也应无愧于时代的要求。[2]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种现代化信息处理手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呈现出综合应用的趋势。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教师教学工作的数字化,教学内容信息化与教学资源网络化以及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都要求教育进行创新改革以满足国家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要求,必须与信息科技紧密结合。
高校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时代的需要,其实更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根据教育部的调查,高校学生以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以网络为依托的信息化工程在高校有广泛的实用性,覆盖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图书情报管理等各领域。
2、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高校信息化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从开始最简单的计算机数据处理发展到现在信息化对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全面支持。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门户网站。在过去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高校基本完成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行政管理方面,大多数高校建立门户网站。在应用系统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开设校内新闻、规章制度、校务公开、机构设置、信息服务、校长热线、招生就业、科研信息、师资管理等栏目,真正实现信息公开、反馈实时、机会均等的目标,把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的举措落到了实处,为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大工程,涉及到学校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改革之深度和广度都造成了它在推进过程中的难度,又由于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直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指导,因此在取得不少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误区,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人们显然对教育信息化的复杂性缺乏认识,热情有余但是理性不足,导致出现了很多问题。教育信息化不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经费的大量投入与热情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关注、思考并逐步解决的问题很多。
二、 我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 明确了“数字法大”建设目标。
根据将学校建设成为 “多科性、研究型、开放性、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法科强校”目标定位,2007年中国政法大学确立建设“数字法大”的目标。按照学校信息化建设暨“数字法大”的统一规划,2007年初,学校投资780万元建设了“数字法大”一期工程。
2、 成立了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和建设队伍。
为了配合和推动“数字法大”的建设,我校成立了中国政法大学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主管“数字法大”的建设工作,2007年6月,中国政法大学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决定成立信息化建设队伍,由各部门确定一名处级干部主管信息工作,配属一名负责具体工作的信息员,共同组成中国政法大学信息化建设队伍。
3、 建设了“中国政法大学”信息平台
建成了信息化平台,集成了已有的各种信息系统,包括教学管理、办公自动化、邮件、财务系统、网络教学平台、二级部门网站等等,该平台还将陆续集成将来即将建设的信息系统,构成信息化校园的应用基础框架,为学校本期应用及后续应用提供良好的支撑和服务。
借用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评语作为总结:“校园网建设起点高,运行良好,网络资源丰富,在教学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办学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我校信息化建设在广大师生近几年的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个完整的高校信息化体系已清晰可见。但在成绩的背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从整体来看,我校信息化建设目前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缺乏全盘性考虑和统一规划,资源不能共享
由于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对计算机管理的需求不尽相同以及其他各方面因素导致学校各部门信息化发展不均衡,缺乏整体的规划,结果是各职能部门百花齐放,开发出一个个独立的应用系统,导致学校层面应用系统发展不均衡,分别开发的应用系统,因没有考虑数据共享的公共接口,相互之间无法实现数据联动而变成一个个独立运行的系统。
缺乏统一规格标准
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各院、系、职能机构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造成各部门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无法形成学校统一系统的信息化平台。
重物轻人, 信息化建设“无人驾驶”
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重硬件不重软件、重物不重人的倾向。这几乎是所有高校的通病。例如,高等院校“校园网”建设已成为评价学校的重要因素,成为能否进入“211工程”、跻身一流大学的基本条件之一。这些是无庸置疑的,但问题是网络的运行和利用不能被忽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不是单一的设备购置,软件系统购置任务的完成,而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化事业,是一个全校性的事业,不单是哪一个部门或哪一部分人的事情,只有校各级领导重视信息化建设,并注重相应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工作人员计算机能力的培训和提高,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 管理维护,才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效益。
三、 科学发展观对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加快信息化进程的根本保证。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基本要求是走高质量、高效益发展之路,它反映了信息化建设的本质规律,是信息化建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指导方针。以科学求是的态度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特征之一。信息化建设特别强调创新精神,惟有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才能不断推进信息化进程,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的执政理念。高校信息化工作要融入大局,服务大局,赢得发展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校信息化工作,推动我校信息化工作的创新发展。
然而,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硬件基础设施、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学生、校长以及其他教育管理人员、校园内外的文化与环境、资金、技术支持等诸多因素以及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也因为教育系统本身所特有的相对稳定性或者一定程度上的惰性,致使教育的方式或使用的工具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当时社会的生产方式。于是,在教育领域存在着“用比较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工具培养面向未来的、能够创造最先进科技产品的人才”的极具讽刺意味的现象。笔者在参与我校信息化校园建设过程中,就深刻体会到:只有在全校范围内树立全民的信息化意识,逐步提高全民的信息化水平,信息化的脚步才可能稳步前行。
这次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机会也是一次让广大师生反思传统观念、接受新思想,创新工作模式的机会,如果教育领域的工作者不具有远见,不站在一定的高度根据社会未来发展的状态积极地、主动地调整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式,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永远处于一种被动的、不断需要改革的状态,我们的教师也就不得不被动地听从或适应各种教育改革的安排。[3]
四、 促进我校信息化建设科学发展
信息化建设作为落实“科技强校”战略,推进“法科强校”建设和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单是对学校办公、教学条件的改善,更是对传统工作模式的一次革命,同时还是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实践。
1、 以人为本,促进我校信息化工作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过程。而以人为本的发展是科学的新的发展观,它强调通过“物”的发展来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即将发展看作人的基本需求逐步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发展和人性自我实现的过程。信息化工作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我校工作实际需要为基础,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维、全局的高度进行规划,对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要有足够的前瞻性和适应性,既要与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相适应,又要立足长远发展,避免短期行为。
教育的出发点、终结点终归在于人——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应该是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也就是说教育信息化是为人利用、为人服务的。
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必须树立人本意识,即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必须关注人的发展。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队伍,使参与教育管理的人员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各部门信息员应当充分发挥信息化知识丰富的优势,在单位内部普及信息化知识,推广正版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杀毒软件,开启防火墙,特别是定期杀毒和升级软件的方法。各部门信息主管领导和信息员要在本部门内,对员工进行要求和培训,推动平台的应用。平台是一个媒介,连接用户和所有的信息系统以及数字资源,特别是内部信息,例如内部公告,只能通过平台展示,新建的各信息系统也只能通过平台访问。
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我校信息化建设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系统的观点,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看成是由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等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一个持续发展的社会,有赖于资源持续供给的能力,有赖于其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协调,有赖于社会各部门、各领域和各方面的协调。协调发展是从横向关系把握发展观问题。同样,信息化工作也要协调好信息化应用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关系。首先要解决的是建设与应用的关系,装备建设是基础,推广应用是关键。再先进的硬件设备,再完善的软件系统,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效果。建设要为应用提供支持和保障,应用也要为建设提供发展的依据。
学校领导者要积极倡导和建设,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并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地多利用信息,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同时多关心信息工作。高校信息化建设是管理科学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紧密相结合的系统工程,是把各种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用现代化技术体现的综合系统,只有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级管理部门和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才能保障高校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信息化工作需要全校各部门和每一位师生的参与实践,所以,我们还要协调好部门与部门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公司与学校之间的关系,解决好每种关系在信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使我校的信息化工作得以协调的发展。
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我校信息化工作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可持续发展是能够长期延续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基本任务。也就是从纵向关系对发展的一种把握。同样信息化工作要更好的服务大局,服务教学科研,就要不断的谋求可持续发展。既要不断地完善我们的建设、完善我们的应用、完善我们的培训和管理,同时还要有创新的思路、创新的做法、创新的成果。
信息化工作的完善不是简单机械的修改、补漏,是发现问题的研究过程、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是对工作的总结和提高。信息化工作的创新要结合我校工作的具体实际,抓住阻碍和困扰工作发展和推进的主要矛盾和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改革创新。信息化工作的创新不仅要求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制度的创新、观念的更新。只有不断完善和创新,才能保证信息化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获“科学发展观与法科强校建设”征文二等奖)
[参考文献]
[1]张尧学,吴爱华. 关于我国信息化教育的几点看法[J].计算机教育,2008.05
[2] 卞东,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与突破[J].法制与经济,2007.02
[3]刘美凤,王春蕾.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必要性及其评价标准[J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