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以来,中国政法大学党委立足于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从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出发,全面推进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八大样板”的建设与推广,分别确立不同的学院对党支部建设、辅导员队伍建设、党员先进性教育、团员先锋作用培育、学风建设、德育建设、素质教育、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等八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大力促进了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独特发展。三年多来,校党委不断加大对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不仅逐步探索出了与学校特色相适应、与学生要求相结合、与学生个性发展相映衬的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新思路、新方式、新平台、新载体,而且在全面实施“八大样板”的过程中总结出一整套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经验,并通过“样板”效应不断在全校推广好的做法、好的制度。通过“八大样板”的建设对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创新,使全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突出,呈现出全新的发展局面,有效地推动了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在全校的贯彻落实工作。
一、法学院:学风建设样板工程
法学院在实施“学风建设样板工程”过程中,通过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积累经验,学风建设工作不断向立体化、高层次发展,将氛围营造、分类指导、个性化辅导相结合,纵横呼应,全面覆盖,凸现实效。通过全面落实学风建设样板工程,学生在定位、选择、纠偏、完胜等方面技能的明显提高,形成良好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学风建设成效显著,学生素质和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一)搭建平台锤炼学风
1、丰富交流平台,拓宽师生沟通渠道,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如举办模拟法庭、新生杯辩论赛、主题演讲赛进行现场交流;设立院长信箱、书记在线、心理咨询进行在线交流;设立院领导接待日制度,接待学生来访,进行对面交流;加强学生信息网络建设,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进行网络交流。
2、搭建科研平台,提高学生学术水平。法学院通过举办法学专题研讨班、专题讨论会、系列讲座等各种学术活动,支持学生社团法学会创办学生学术刊物《公器》,提高学生参与学术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五大法学院精英讨论会”、“香港的宪政与民主学术讲座”等活动,得到了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
3、搭建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近年来,法学院成立了“法律诊所”,组织教师带领同学针对典型案例进行全程式追踪调查及分析研究;建立了实践教学基地,与近30所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结成“共建合作单位”,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互动互利,方便学生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每年假期均组织社会实践团队开展社区普法及送法下乡活动等。
4、搭建宣传教育平台,统一思想认识。为引导师生共同参与学风建设,自2004年起,法学院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网等渠道,通过学生会议、主题讨论、有奖征文等方式进行有效宣传与引导,使学风建设深入人心,从教师到学生都对学风建设予以积极的关注并热情参与,形成了班班争做试点,班级宿舍争做试点宿舍,人人争做学风标兵的格局。许多班级纷纷提出申请,并向学院递交决心书,表达全班同学创良好班风,做“四有新人”的信心和决心。
5、巩固教师德育工作平台。两年来通过发挥专职辅导员的作用、成立老专家督导咨询委员会、聘请知名学者担任讲座教授和实务部门专家担任兼职教授等方式,对学生深入细致的生活指导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熏陶。
6、搭建校园文化平台,展现学生精神风貌。法学院文艺活动的开展在全校有声有色,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学风建设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同学们的思想深处。在院分团委、学生会、学委会的组织下,开展了“求知践行、蔚起新风”的学风建设系列活动,“百舸争流”迎新系列活动,以第二课堂的方式不断锤炼学风,使学风建设向精品化的方向迈进。
(二)制度创新规范学风
法学院建立了完整的激励导向和纪律约束机制,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来规范学风。两年来,学院先后制定了《关于学生干部选拔的意见》、《法学院分党委关于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实施办法》等几十项学生管理、奖励、督导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取得了丰硕的制度成果。
(三)在实践创新中总结理论
法学院除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学风建设的新路径、新方法外,还注重及时总结经验,强化对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积累了一部分理论成果。尤其是学生辅导员教师2004年以来发表了一系列学术论文或专著。如出版《职海起锚——大学生面试一本通》等专著,发表《浅议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定位》、《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原则》、《浅谈素质教育》、《关于加强团员意识教育,提高共青团先进性的思考》等。
二、民商经济法学院:学生党员先进性培养模式样板工程
民商经济法学院自实施“保持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培养模式样板工程”以来,在党员的发展、管理、教育等方面不断创新,逐步探索出一套让广大学生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教育管理机制,这套机制以促进党员教育和培养为出发点,着力于党员素质和党性修养的提高,促进形成党性感染力和党员先进性的魅力,学生党员先进性培养模式科学合理,指导性强,成效显著。
(一)在制度上严把发展关,从源头上确保党员发展质量。
两年来,民商经济法学院根据校党委的相关规定,先后下发了《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等文件,细化发展党员工作,使每一步工作的开展做到有章可循,确保党员特别是新党员的素质;为确保发展工作的公平公正,学院分党委依据校党委关于党员发展公示的规定,制定发展党员班级、学院两级公示制度;在以班为单位建立学生党支部的本科高年级成立年级党建指导小组,辅导员任组长,用以弥补学生支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二)在实践中丰富教育内容,做到加强教育和发挥作用有机统一。
1、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如2002级本科第三、第四党支部于2005年6月联合组织了“关注西部,资源共享”主题党日活动,为日喀则地区法院和图书馆捐助书籍200多册;2003级本科支部于2005年6月开展了主题为“情系农民工,彰显先进性”的活动,对京郊的民工子弟学校“新星小学”支教和捐助;2003级本科支部于2005年3月到北京智光特教学校进行慰问,等等。
2、开展“我来讲党课”实践系列活动。经院分党委研究,率先在2003级本科支部开展学生党员讲党课活动,先后开展了主题为“让党离我们更近”、“大学生心里素描”、“党员的自律意识”、“建构和谐社会的必备要件”“再谈入党动机”等学生党课活动,使党员在实践中得到一次非常好的锻炼,也能够更好地互动和沟通,更容易为广大同学所接受。
3、开展“解读世纪盛会,争做时代先锋”专题讲座系列活动
党的十六大召开后,院分党委与人民网联合举办了“解读世纪盛会,争做时代先锋”专题讲座系列活动,向学生党员传达中央和国家重要会议精神,对学生党员进行世情、国情和校情教育。
4、以“三会一课”为平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近年来,院分党委组织党员分别开展了以“学习三个代表思想走进孙茂芳的世界”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等组织生活,并建立了党员活动日制度,由党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将每月的某一天确定为“活动日”,集中组织党员开展党内活动,比如“我们的信仰”党员活动日。
(三)创新教育形式,把正面教育和群众评议有机结合
1、明确责任。发放“党员作用卡”,明确党员的作用责任,要求全院的学生党员,必须做到“十个一”:每学期精读一本马列理论书籍(要求首先认真学好《邓小平文选》,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组织或积极参加一个学雷锋活动小组;组织或积极参加一个理论学习小组;联系一个低年级班级(或小组,或学生宿舍楼层),带动同学创建一个星级文明寝室;每学期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或组织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每个学期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联系帮助一名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学生;组织并带好一个早锻炼小组;每个学期在班级或系、院里组织或参与一次校园文化活动。
2、以评促建。制定《党员评议标准》、《群众监督制度》、《党员奖惩标准》,通过实实在在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管理力度,激发其赶超先进、摆脱落后的劲头。
3、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院分党委制定了《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学生党员评议办法》,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学生党员评议工作。
通过“先进性教育培养模式样板工程”的实施,该院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学生骨干作用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获奖学金的比例达50%,或校院各级奖励的达90%以上;人员调整和变动期间,学生党员起到了应有的骨干作用,帮助年级老师承担了大部分工作;突发事件面前,学生党员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如在05年4月份的涉日事件中,党员同学不仅自己做到立场坚定,听从组织安排,而且协助年级做了大量说服、安抚工作。
三、国际法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样板工程
两年来,国际法学院分党委在实施“辅导员队伍建设样板工程”过程中,多次组织全体辅导员召开各类研讨会和座谈,并结合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的精神,深入理解其精神实质,从制度构建要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结合国际法学院学生工作和辅导员队伍状况的实际,明确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在辅导员队伍的选拔、培养、激励、管理四个环节提出了若干具体措施,有步骤分层次的使辅导员队伍建设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
(一)加强领导和督导,为落实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提供保障。学院分党委书记,副书记,学工办副主任定期开会研究和检查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意见,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确保实施方案的稳步推进。
(二)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固化到各项具体制度中去,建立长效机制。制定了《国际法学院辅导员任职条件及考评标准》、《国际法学院分党委书记诚勉谈话制度》、《关于学生党员发展程序的有关规定》、《关于团组织推优入党的实施办法》等。建立了院内辅导员评优奖励机制,每年在辅导员中评选出成绩突出的优秀辅导员,予以奖励,充分发挥模范的带头作用。
(三)加强学习,定期研讨,提高了业务能力和道德素养。建立辅导员例会制度,举办了三次辅导员的专题业务培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鼓励和激励辅导员在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中多出成果,截止到10月,全体辅导员撰写各类文章约14篇。
(四)加强辅导员队伍职能角色的转化,初步实现新型辅导员工作模式。一是建立新型学生干部工作模式,即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辅导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二是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注意各种资料、数据的积累,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四、刑事司法学院:先进党支部建设样板工程
两年来,刑事司法学院通过落实“先进党支部建设样板工程”的各项措施,不断探索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各种新方式,新方法,探索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加强组织建设、理论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创新支部建设的理念、制度、机制和措施,砺炼六型支部,使学生党建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将学生党支部建设成为政治理论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并重的学习型支部、系统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型支部、校园服务与社会服务相促进的服务型支部、自我完善与自我调整的自调型党支部、体现先锋模范作用的表率型支部、具有坚强战斗力和影响力的实力型支部。
(一)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形成支部建设的具体内涵,具体目标,具体方法,具体措施。院分党委在工作过程中,注重把支部内涵具体化,把支部内容系统化,把支部作用先进化,把支部建设重点化,把支部样板成果化,丰富并发展支部工作内容,抓住有利时机,积极落实“五项”创新工作,把支部建设成为政治理论学习与专业知识学习并重的学习型支部,系统教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型支部,校园服务与社会服务相促进的服务型支部,具有自我完善与自我调整的自调型支部,能够体现先锋模范作用的表率型支部,具有坚强战斗力和影响力的实力型支部。
(二)分类教育,建设党员发展梯队。院分党委明确,党员发展梯队建设分清层次,分类教育,增强培养教育的针对性;做到明确任务,把握方向和个人发展阶段,增强培养教育的目标性;做到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增强解决问题的实效性;做到强化教育,注重氛围建设和平台搭建,突出培养教育的长效性和始终性;做到注重提高,提升层次,实现梯队建设的梯次性;做到确保效果,促进党员发展高标准、高质量,为支部自身建设打下良好基础。做好团员的教育要以提高团员意识为重点,注重培养,把握方向,努力使其成为党组织的后备军;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注重培养党性教育,纯化入党动机,使其高标准要求自己,保证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素质的高质量;党员的教育,注重培养起党性修养的自觉性,提高党员素质,确保党员先进性,使其在各个方面成为先进性的榜样。
(三)建立学生党建督导机制。学院制定了学生督导员制度,树立工作目标,明确工作内容,规定学生督导员的权利和义务,与各班团支部、辅导员一起共同开展德育培养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有力于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提高的具体活动,并对团组织的推优入党工作给出相应的意见,但对团组织的最后推荐决定不享有表决权。
(四)创新党支部工作平台。基层党支部采用新形式进行爱国、爱党、爱校的思想教育,加强团队协作、团队创新的教育,把组织生活会和党员活动日结合起来,相互促进,通过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提高党员素质和党性修养,党员活动日主题鲜明,是党员讲奉献,党员展风采,党员受教育的有效载体。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载体创新,主体鲜明,是支部工作平台创新和加强支部自身建设的探索,效果显著。
(五)创新学习机制,在党支部内部成立理论学习小组。低年级党支部组建后,根据班级组建成理论学习小组;高年级党支部则根据申请入党同学的情况分成理论学习小组,统一要求各个小组制定学期学习计划,学习内容以党章和党的重大会议精神为基本内容,各小组可以在基本内容之外自己组织学习党的文件及优秀文章等。实践证明,理论学习小组是提高党员素质和党性修养的有效方法,是实现增强学习的自觉性的有效方法,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这些理论学习小组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样板工程
两年来,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开展了以“天高、海阔、德厚、思玄”为主题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系列活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学院注重学生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全面性,牢牢把握素质教育主线,注重素质教育平台的搭建,大力促进学生素质拓展。2005年,继续推出以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诚信教育、礼仪工程、爱心工程为核心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系列活动实施方案,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基础,深入开展民族精神教育
院分党委结合国际环境、国内形势,开展了丰富多彩、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各种活动。针对日本入常问题以及中日关系的变化,适时地开展了“菊与刀”日本基本情况海报展、邀请日本问题专家举办专题政策讲解会;“五四”期间,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五四”主题团日活动,召开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纪念五四运动86周年暨评优表彰大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指导各学生党支部开展了以“爱我中华”为主旨的主题党日活动。
(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院分党委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日常活动规划的同时,于2005年4月开展了“心理健康活动月”。通过院报、网站等宣传媒介刊登和宣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自我心理调试调节方法,通过心理健康测验了解和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邀请我校心理学专业老师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设立了心理健康疑难问题信箱,交由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解答后刊登在《心理健康报》专栏上;建立了学生“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的心理安全监控网络,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都将得到及时地解决。一年中,该院学生没有发生一起因为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安全事件。
(三)造就浓郁的学术氛围,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2004年以来组织了以“筑师生交流平台“造政管学术氛围”之“悬思阁”系列学术交流活动。通过邀请知名学者、作家、企业家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培养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成才观;通过邀请学生参加各专业组织的“学术沙龙”使学生了解学术前沿信息;学生社团组织了以“做自己思想的主人”为口号的校园脱口秀大赛;同时通过加强对大学生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及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知识的熏陶,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四)加强体育锻炼,培养健康体魄
自2004年以来,学院形成了娱乐与竞技相结合的体育锻炼方式,倡导体育锻炼的寓教于乐。每学期组织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班级之间、年级之间的体育活动。在近两年的学校各类运动会和各类体育比赛中,学院运动员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2004年秋季运动会中,取得了总成绩第四名的好成绩,在2005年新生运动会中,取得了总成绩第三名的好成绩。
(五)弘扬传统美德,重视诚信教育
学院通过开展“大学生不诚信行为面面观”活动,收集大学生中的种种不诚信行为,以海报、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导广大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形成自尊、自爱、诚实守信的健全人格。定期请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讨论“郭敬明事件”、整容征婚等各种诚信方面的热门话题,在全院树立起诚信风尚。
(六)进行爱心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意识
自2004年以来,学院学生社团组织的义务支教团在昌平十几所民工子弟小学中进行义务支教活动,解决这些学校师资严重不足的难题;03级党支部与河南某小学贫困生结成了长期资助关系,帮助解决学习、生活中的现实困难;03级党支部还在全校内发起组织“穿越大洋,“伸出援手,节省一天零花钱,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募捐活动,为东南亚海啸灾区人民送去了温暖。
六、商学院: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样板工程
商学院在实施“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样板工程”过程中,加强理论建设的研讨和研究,取得丰硕的理论成果,注重实践新理念,学院积极创新学生工作模式,实践以“学生是教育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提出和实施“雁阵计划”,不断从思想上、工作方法和模式上进行创新,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实际需要,从而实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有效的指导。
(一)加强课题研究,取得理论成果
2003年以来,院党总支成立以“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为课题名称的课题攻关组,负责4个子课题,即“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人模型”、“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概念及具体指标体系的统一性”、“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体制、新平台的创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体相关行为论述”,现已结稿上交学校。同时,公开发表了《从美国电影谈高等教育》、《顺应形势,确保地位,加强引导,激发活力》、《高效社团的管理》、《政治社会化及两课启示》4篇文章。申报成功一项校级课题《团学组织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一项院级课题《个性化指导与大学生自主发展》。
(二)实施“雁阵计划”,推进学生工作的开展
学院以“学生是教育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开展工作,积极创新学生工作模式,提出和实施“雁阵计划”,不断从思想上、工作方法和模式上进行创新,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实际需要,从而实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有效的指导。
1、“雁阵计划”理念设定
“雁阵计划”是结合个性化学习和团队模式的一个成才计划。它包括:第一点,每个同学设定个人的成才规划和职业生涯的计划。第二,团队模式。所谓“雁阵” 就是要从高年级同学当中选派最优秀的同学担任头雁,派到新生当中组成一个团队,让大家在生活,思想,感情各个方面有个榜样和指导。第三,改进辅导员的辅导模式。每位同学的成才规划由年级的辅导员老师及时进行互动和修订。第四点,每个班都配备着专业指导教师,给同学们进行业务,生活,包括思想上的指导。所有这些,就是商学院推出的以个性化培养模式为核心的学生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举措。
2、开展活动掠影
(三)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培养系统
学院制定了《商学院班级达标细则》、《学生综合测评细则》、《商学院鼓励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暂行办法》等制度,保证了样板工程各项措施的系统、全面落实;建立了示范班级、示范课程制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全校率先提出并实施了专业指导教师制度,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坚持“谈话指导”体制,强调每个辅导员在每个学期都要与自己指导的每一个学生面对面交流。坚持学风建设与评优挂钩制度。
商学院为每个班级安排了专业指导老师,专门指导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问题,以及对学术的研究和考研等继续深造的指导。同时积极落实学校兼职班主任制度,还安排了具体的时间让学生与班主任及辅导员老师进行谈话交流。目前师生间“一对一”谈话工作进展顺利,班主任老师通过谈话深入同学们的生活及时了解同学们的情况,将谈话交流活动做得很有特色。
(四)加强学风建设,开展创新实践
学院注重关于学风建设的调研活动,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创新实践活动月”校园文化活动以各种活动的方式来加强创新实践,为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提供一个平台;在进行各种创新性活动时,注重加强校际和专业间的交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思想、心理等情况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开创新的工作思路,创造新的工作方式;开创了辅导员工作新思路,通过实行“谈话”制度,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建立了客观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评选“创新与实践型班级”。
第二课堂体系有以下四类:一、思想政治类,通过此类课程营造和谐的政治环境,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采取开展先进事迹报告会和举办时政论坛等形式。二、学术修养类,通过此类课程形成良好学术氛围,提高学生学术水平,主要采取院校主办大型学术论坛和讲座等形式。三、综合素质类,通过此类课程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使其全面发展,主要采取开展文艺体育类活动和讲授心理健康类课程等形式。四、社会实践类,通过此类课程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感知社会生活,主要采取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服务活动和主题参观等形式。
七、人文学院:德育样板工程
人文学院党总支与党委宣传部共同实施“德育样板工程”两年多来,依据初期设计的工作方案逐步推进,结合实践,加强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形成内外结合,注重德育养成,创新德育工作机制,营造德育氛围,采取多项措施,发挥机制和模式优势,构建全新的德育教育模式。
(一)开展德育工作思路探索,加强理论研究
在德育内容上,将宏观的教育内容与专业特色结合进行教育,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在教育途径上,发挥常规途径的长处,积极探索新的教育途径。积极参加学校常规的德育教育在德育方法的综合运用上,实行导师制,重视情感育人,创造和谐的气氛,增强德育实效性;结合“两课”和专业教学,重视理智育人,引导学生理性思考,促进道德自我完善;重视活动育人,适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重视管理育人,用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做到自律与他律的统一。
(二)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德育工作机制
1、首创学院和专业相关部门合作教育管理的德育模式。德育试点班由人文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亲自主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人文学院党总支直接负责,党委宣传部委派一名辅导员负责管理该班的德育教育情况。
2、创建德育导师制。除了原有年级辅导员,人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亲自主管试点班的德育工作。党委宣传部每一位老师分别担任3名学生的德育导师,和学生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每位导师都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了详细的阶段培养计划,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去,从各方面进行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变化和成长规律的综合指导。
3、建立学生德育档案,纪录学生成长经历。每位老师都建立学生基本情况档案,不断更新充实。党委宣传部利用摄影、摄像等方式对该班的成长进行追踪,为同学们的大学生活留一份集体成长记录。
4、团建到宿舍——推进“公寓建团”制度创新,营造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在努力加强班级凝聚力的同时,通过举办“寝室文化周”等团日活动,进一步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并以宿舍为单位建立团小组,进行公寓建团的尝试。宿舍长兼任团小组组长,同时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多位一体”(一个寝室兼宿舍、团小组、入党积极分子小组等多项功能)的建设。班级和团支部的各项推优、评奖、政治学习、学风建设、安全卫生、文体活动等工作的开展,都落实到每一个团小组进行,使院各项工作切实覆盖到每一个学生。
5、延伸德育时间,拓展德育空间——加强与学生家长联系,形成教育合力。自学生入校之际,辅导员就建立了家长通讯录,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定期为学生家长寄送人文学院院报《三立月报》,新年还会给学生家长寄去新年问候。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
1、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节假日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举办各种主题党团日活动,举办各种校园文体活动、校外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收到了同学积极的回应。如“学雷锋”、“一二九”主题团日,主题班会,素质拓展训练,德育认知调查,校外参观等。
2、人文素质教育活动。我院结合专业开展特色讲座,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和人文素质教育,如举办各种讲座,结合专业课程设计社会实践,并将采访实录结集印刷成册;启动“学术排行榜”、“宿舍文化节”等。
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样板工程试点班的每一位同学都以积极的态度参加学校、学院的各级学生组织和社团,参与学院组织的各项文体赛事;积极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在各种公益活动中都有较好表现,班级凝聚力也较强。两年来,在本年级本专业校级奖学金获得者中有60%是德育试点班的同学,并且都包揽前三名。全班入学时的27名团员中,有25名同学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已有3名加入党组织,16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参加过党校学习。本学期又有5名同学被列为发展对象。该班有十几名同学在各种社团中担任主要学生干部,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在近两年的假期社会实践中,有半数以上同学在各种公开出版媒体上发表过多篇新闻作品。
八、外国语学院:共青团员先锋模范作用建设样板工程
外国语学院在近两年来实施“共青团员先锋模范作用建设样板工程”过程中,坚持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共青团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级党团组织、学生自治组织作用,全面落实工程方案确定的各项措施,使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成为我校团员先锋模范,为学院优良的学风、院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建立了导师制,加强了老师和学生的交流。2004年12月以及2005年4月,成功实现了对各年级学生配备导师,这也正是响应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教育要与育人相结合,教师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把教育真正融合到学生生活中来。我院为同学们配备导师增进了师生的交流,在师生中搭建起良好的学习关系,导师对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给与了指导和帮助。
(二)组织学习团的有关知识,加强团员意识教育。针对团员意识淡薄,团员观念不强等问题,学院各级团组织组织广大团员学习了《团章》等有关团的文件和精神,明确了解团的性质、团的基本任务、团的先进性、团的优良传统等基本问题,并从四个方面加强了团员意识教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政治意识教育;正确参与团内和社会管理监督的民主意识教育;团员权利和义务平等一致的意识教育;遵守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行为规范的法制意识教育。
(三)狠抓思想政治工作,为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各种社会思潮涌入大学校园,部分团员同学的价值观念出现偏差,虚无主义和功利主义在青年团员中有了市场。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尤其重要。
(四)加强团组织建设,建立“敦品,励志,笃学,怡情”的良好风气。完善学院党团工作级干部选拔培养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干部进行监督考评。不定期开展团员思想交流会,定期组织团日活动,实行团内活动经费公开。
(五)确立正确的爱国主义导向,塑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氛围。学院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升国旗,参观爱国主义基地,开展国史党史团史学习活动,举办相关知识竞赛,在团员中提倡不定期撰写时政学习心得等方式,加强对团员学生的正确引导;通过开展普法教育,牢牢地在团员心中树立“依法行事”的观念,坚决把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杜绝过激行为出现;通过党团干部在学生中的带头作用,关注普通同学的思想动向,积极进行思想疏导工作。
(六)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提高团员的综合素质。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团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重要的素质。要求学生认真学好专业课,坚决杜绝考试作弊、不及格现象,同时阅读大量的人文经典著作,养成爱学习、爱读经典名著的好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号召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要求辅导员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帮助学生排忧解难,使他们能安心学习。
(七)学生积极要求入党,政治觉悟较高。据了解,我院在2002—2004级三个老生年级中,除个别同学未递交申请书外,绝大部分同学已向党组织表达了这一迫切愿望。如02级学生已经上过学校组织的党校培训班(包括已入党学生)占全年级学生的80%之多,这同样体现了我院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觉悟一直在不断提高。